因此,接下来就需要种植足够多的水稻,另外,章侍郎决定,剩下需要轮种的田地,种植一批适合漠北生长的大豆,好填补漠北粮食的缺口。
只是,今年的官田比去年多了很多,人手虽然也增加了一部分,不过,在接下来的春季种植旺季,人手估计还是不够的。
大盛朝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农耕农具,曲辕犁也已经有了。不过,其他先进的农具就不太多了。
而且,不管种植水稻还是种植大豆,都比较费时间,种植水稻需要深耕几遍田地不说,平整田地也是非常耗时的。
而大豆,还需要开沟,挖渠,然后一个个挖坑撒豆填埋,同样的非常费时间。
所以,前两个月,花蕾就把赵大叔叫回了宅子,自己画了耢(lao)的图形,让赵大叔试着制作。
耢,有些地方也称作“耱(mo)”,有些地方也称作“盖”。是用手指粗细的树枝条,编在长方形木框上的一种农具。
用来平整翻耕后的旱地,使土粒更细碎些,有时也用来保墒,有时也可以把点种的粮种掩埋。
使用时把耢平放在翻耕过的田地上,让牛牵拉前行时,农人便会站上耢顶,双脚分开,手持缰绳,随着耢的速度摆动身体,将力量通过双足传递。
这样的动作使得身后的田垄变得平整,也可以用石块放在耢上面,以增大对土面的压力,类似于人工耙的作用。
不过比人工耙的效率高了数倍,而且还省力,制作技术也不难。赵大叔看着花蕾的图片,以及解释,花了三四天的时间,就把耢给做出来了。
拿到田庄里一试,效果非常的不错,速度也快。除了制作给旱地平整田地的耢。花蕾还让赵大叔制作了用来平整水田的方耙。
方耙类似于平放的耢,面积比较大,人站在上面,不容易陷入泥中,同时结构做的非常的牢固,能够经受较大的阻力,适合在水田操作,用来平整水田非常的不错。
耢和方耙制作出来以后,花蕾很满意。想到种植大豆还要开沟,挖坑,点豆,填埋等。
于是,又画了耧车的雏形,然后让容瑾帮忙,推算出了耧车各个部位的数据,让赵大叔又开始试着制作耧车。
耧车是一种畜力条播机,主要用于播种大豆、高粱等作物。它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,极大地提高播种效率。
花蕾画的耧车由耧架、耧斗、耧腿、耧铲等构成,其中耧辕、耧架、耧斗等部分以木质为主,而耧铧则是铁质。
播种时,由一头牛在前面牵引,一人负责扶住耧辕,控制行走速度和方向。另一人则扶着耧把跟在后面,边走边摇动耧车。
种子随着摇动的节奏,通过输种管滑入中空的耧脚,随后就可以播种到田地里。半个月后,第一架耧车做好了。
花蕾悄悄的去自家的田庄试验了一下,结果不尽如人意。花蕾制作的是三脚的耧车。
上面有个近似正方体的木箱,用来放豆子,有个漏斗会往耧输种的管子里漏种子,播种到地里。
牛拉着耧车前进的时候,三个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,理论上来说,是可以同时进行覆盖和轻压,一举数得,省时省力。
可是,正应了那句话,“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”田地虽然是平整好的,牛也拉着耧车走了。但是,摇动耧车的时候,这个幅度很难把握好。
摇重了,一个地方直接七八九十颗豆子都不止。摇轻了,豆子又下不来。这样肯定是不行的。
而且,锥子上拖着用来覆盖细土的小石块,因为只是用绳子捆住的,很容易掉落,也很容易磨损,非常影响进度。
这样的耧车,效率肯定不行。于是,把耧车重新拿回宅子,进行修整。可是,怎么修正,花蕾却有些一筹莫展。
前世自己也只是在农具博物馆看过耧车的外形,也大致了解其工作原理。可是,要如何省时省力又精准的做好这件事,花蕾觉得,好像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。
现在耧车出现的问题,她好像没办法解决。看着有些泄气的花蕾,容瑾接过了改造耧车的事情。
覆盖细土的石块,还是比较容易解决。把原来的石块换成了带孔的石陀,用绳子穿孔而过,就根本不会掉落了。
覆盖的问题解决了,他开始解决撒种太多的问题。他先是把漏斗下面的口子改小了一圈,然后去试了一下。
发现不行,虽然不会一下子出来八九十颗豆子了,但是,撒种的速度却明显的太慢了,牛已经走慢了一半的速度,才能正常播种。这样效率太低了,不行。
于是,容瑾和赵大叔两个又把耧车拿回了宅子,商量试验了很久,想出了在漏斗的口子处装一个活动的小木板。
口子大小还是改回原来的直径,耧车前行的时候,一颠簸,木板也跟着震动,豆子就掉了下来。
木板的震动随着耧车的前行频率,自然而然的开开合合,豆子也随着掉落,控制好牛的速度,豆子就很均匀的了。
修整好的耧车重新拿到了田庄里,开始试验。这下,比一开始的耧车好了很多。前面牵牛的,只要根据后面扶耧车的人提示,赶牛就可以了。
下面的小石块也基本上都能完成覆盖细土的任务,偶尔遗漏的,只要扶耧的人用脚帮一下忙就可以了。
唯一的要求就是拉绳子的人要根据实际情况保持好频率就可以。牛走的快,绳子拉快一点。牛走的慢,绳子频率低一些。等有经验了,配合好了,就没什么问题了。
于是,又让赵大叔带着木材坊的人制作了几架耧车出来,试验了一下,基本都能完成播种豆子的任务。
而且,比人工用手点播的速度可是快了一大截,虽然说日播一顷是有些夸张的,但是,效率确实不错。
于是,花蕾把耢,方耙,还有几架耧车,都送到了章侍郎面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