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样的场景一出,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。
黄巢的军队失控了——这一点是之前就被广而告之的,黄巢的军队开始随意地烧杀抢掠,闯入别人的家中……这也是无需多言的事情。
可,那个时候,到底还只是局限在无控制之下的、士卒个人行为的肆虐,而不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、受到上层指挥和命令的抢掠。
所以在那个时候,百姓们看的清楚,即使是在长安的普通百姓,也不是没有活路,虽然需要小心谨慎、需要顾虑重重、需要舍下其他的东西……
可是黄巢这一次,他直接下达了命令,这个时候,长安城中没有人还有活路!
性质已经完全发生了改变。
大家的态度自然而然也完全发生了改变。
“确实不要黄巢……”有人平静道,“虽然唐朝朝廷也不是个好东西,也应该滚蛋,但是黄巢也不行——他能够因为长安的百姓们在困苦之下欢迎唐朝军队,就反过来要干这个所谓的‘洗城’……他和朝廷,和那些不把人当人看的达官显贵有什么区别?”
更不要说,这个时候,黄巢还没有打下来天下呢!
在还没有打下整个天下来之前,一个还算可以的领导人,就算是装、也要装得自己好像非常在意百姓、把他们这样的比草还贱的命也当做命、把他们也当做人来看待;
就这么一直装下去,装到成功夺取了整个天下,自己的统治基本稳固,天下再也没有能够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实质性威胁的时候……在露出本来面目。
不把底下的百姓当人看,不把百姓的性命当做命,一有不顺意的地方就可以直接杀死或者变着法地逼死百姓……
可,没有谁在立足不稳、还没有拥有整个天下的情况下,就跑去直接表示,自己不把人命当命,不在乎他人的性命,也不在乎自己的名声的!
这种人,黄巢,如何能够让他成为下一个天下的主人?
唐朝朝廷也确实不怎么样,但是黄巢……对于大部分百姓而言,同样是只想躲避的灾厄。
更多的人在看到这样的惨烈之景后,吓得心惊胆战,有不少人甚至是直接两眼一翻晕了过去。
——太可怕了,太可怕了!
他们何曾亲眼目睹过这样的惨状?
就算是之前的战争场面,也没有这样直白地展示出这样多的死亡、死状和惨状。
虽然大家的生活也并不是完全地平静无波,有时候为了争水,村庄里面也都要叫上人手与其他村庄展开争斗,在这个过程中流血的不少,死了的同样存在。
可那样的争斗,怎么可能能够与这样的一城惨剧相比?!
此时此刻,黄巢在许多人的心中,又多了一个恶魔、残忍的印象——且,这个印象还非常非常牢固。
完全是无可动摇的那种。
【接下来,就进入了黄巢所部与唐军的拉锯战时间。】
【中和二年五月,唐朝的昭义节度使高浔,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一起,领兵进攻华州,并取得了成功。】
【同时,朱玫带着总计八万兵马——分别来自泾州、岐州、麟州、夏州四个地方,驻扎在了兴平;与之相对的,黄巢派出了将领王璠驻扎在黑水。两方相对,并发生了交战,占据上风的是黄巢一方。】
【之前屯驻在武功的拓跋思恭所部,以及李孝昌所部,迁移到了东渭桥驻扎,并尝试收复北垒。】
【但好景不长,没几个月,黄巢腾出手来,开始处理这边的事情——他派出了朱温和尚让两人,带兵越过渭水,击败了李孝昌等部。】
【就在差不多同一时间,原本刚刚被高浔带兵打下来的华州,又回到了黄巢的手中,黄巢立刻任命尚让担任华州刺史,朱温则担任同州刺史。】
【两人再接再厉,继续进攻李孝昌所部,最终,李孝昌和拓跋思恭两军不得不从东渭桥退走。】
【另一边,起义军又攻破了陈敬蠧所部,迫使陈敬蠧后退到了南山;兴平地区的齐克俭所部被起义军包围,虽然固守成功——起义军尝试掘开河堤、水淹城池,但未能攻破兴平。】
【到这个时候,起义军看样子还是稍微占据了上风的。并没有因为唐朝朝廷在蜀中稳定下来,四方愿意支援的藩镇都领兵前来而落入下风。】
“看起来是不错,但黄巢后劲不足啊。”刘邦点评道。
黄巢这边如今的局面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大问题,依旧还能在和唐朝朝廷的对垒之中稍微占据上风,并没有因为之前的长安被唐军夺取、以及几次战败而直接展露颓势。
可是这终究只是表面现象,也只是一时的景象罢了。
黄巢的军队,后劲不足,后继无力——有没有后续的力量,对于一方势力而言,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点。
这也是评判某个势力的具体力量时的一个需要着重考量的地方。
如果某个势力虽然目前看起来平平常常,没什么大短板但是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,可能有些人就要觉得,这个势力完全不值一提、不用放在心上了——但事实却并非如此。
还要看这个势力的后继力量。
倘若这个势力在后继力量上有非常充足的准备,比如,一旦开战,就能立刻拉出来比常规情况下多许多的士卒,并能够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;或者,这个势力有非常充足的粮食储备、军备储备等等,能够支撑很长时间、能够装备很长时间……
或者,这个势力在发生某件大事、面对某件大事的时候,能够迅速把本身储备并不是很多、只是寻常而已的储备,变得非常非常多,迅速膨胀……
那这个势力,就绝对绝对不是好惹的对象。
如果不能将这个势力一击毙命,一战成功,那最终,获胜的反而很有可能是对方——对这个势力发动战争的人,极有可能会被对方拖入一个深不见底的泥潭。
战争这种东西,发动的时候,可以单方面发动;但是想要结束的话,就不一定是单方面就能够结束得了的了——如果是占据上风的一方决定不打了,或许还可以结束这场战争;但要是平局、或者落入下风的一方觉得不想要再打下去了……
那可就由不得他们了啊。
说不定,另一方就是一定要打,要将这一方彻底灭亡才觉得足够呢?
就算另一方也并不一定要打到这一方灭亡,但这一方也必定要给出足够的筹码,才能让对方停手。
所以,后劲这种东西,就是在评估各个力量时绝对不能忽视的一个重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