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黄巢——他确实是后劲不足。
首先是这部分起义军,虽然人数是达到了六十万之众,可是整个打天下的过程可不是只需要这六十万人,黄巢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力量补充进来才行。
这个源源不断补充进来的人数可以不是很多,但必须要有。
可是现在,黄巢还有那么多兵力来源不断补充吗?
刘邦觉得估计是没有的。
不说黄巢这几年一直在长安这边,没有像是过往那样一路转战,屡屡获胜,从不同的地方不断地吸收人口,扩充或者补充力量;
就说黄巢现在的名声和行为,是能够让什么原本不在起义军之中的百姓,愿意主动加入进来、并且真的奋勇作战、拼搏厮杀的吗?
所以,长安及其周边地区的百姓,愿意加入进来的想来不多。
而即便是被迫加入的,那也都是心不在焉、时刻准备保命乃至逃亡的人,没有人的心思放在打仗上,放在获胜上。
说不得有些人还会觉得黄巢败了是什么好事儿呢。
此外,黄巢除了长安及其周边地区外,也就没有多少兵力来源地区了。
——就像是这上面之前讲的那样,黄巢起兵这一路以来,都是打一个地方换一个地方,始终是在流动作战,从一边走到另一边,从这个地方穿插到那个地方……
这在前期的时候,确实是比较适合黄巢的作战方式,不然黄巢也不能一直发展下来,不能一路壮大,如果他当时死守一个地方就是不挪窝,那说不定早就被唐朝朝廷给干掉了。
又哪儿来的日后,哪儿来的进攻长安?
但是等到后期,从黄巢一路突破,从江南地区打遍无敌手,到突破淮河两道防线,再到攻下洛阳,攻下潼关,继而进入长安……这一路上,黄巢原本的做法就不大合适了。
想要转变作战方案,需要克服的困难那是相当之多,并且难度也都相当之大——刘邦从不否认这一点。
但需要转变,就是需要转变了。
不然,别的不说,就从“后劲”这一点上,黄巢就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转变而陷入困境之中——除了长安及附近地区外,黄巢手中没有任何实际控制的地区了!
没有实际控制的地区,自然也就没有多余的人口;没有多余的人口,自然也就没有可用的兵力来源;没有兵力的来源,那自然就很可能出现后劲不足的情况……
人口,终究还是关键。
而天底下,人口基本上也都是要和领土绑定的。
手中有一定人手,但是却没有掌握足够多的土地,那就没有更多的人口来源;同时,现有的人口和现有的土地也会存在冲突。
譬如,人口数量远多于手中土地所能生产出来的粮食的数量。
这可是要命的。
【但是情况当然不会就这么一直发展下去。】
【首先是起义军自己的问题:比如尚让,有人在尚书省门上题了字,宣称起义军最终会败亡,看到这件事情后,尚让非常生气——这其实非常正常,但是尚让生气之后的处理结果是,杀死了郎官、守门的士卒共计数千人。】
【这根本不是正确的应对方式!相反,这是把起义军的声望进一步往低里拉的错误做法。】
【首先,既然能够有人在尚书省门上题字,就至少说明了两点:其一,有人,而且人数应该不算很少,对起义军不满,对黄巢不满;其二,这个字能够被题出来,要么是题字之人非常有能力,要么是起义军内部就存在巨大漏洞,当然,这两点很可能是共存的。】
【这个时候,不管怎么说,都不能直接不管不顾地杀人。】
【就算是捏造,也应该捏造一个证据出来,然后根据证据来有理有据地进行处理——至少面子上要能够过去。】
【但尚让这个做法……】
“就是,怎么着也得讲点儿面子啊!”有人对此深以为然,“就算是那贪官抓犯人,那也得屈打成招,得招啊!”
听说过贪官污吏、糊涂官的故事的人们,一想当时听到的故事或者传言的内容,也都表示认同地点头。
可不是就是这样!
就算那些贪官污吏,收受了真凶的好处;或者不愿意认真处理,只想要尽快了事儿,不在乎真相如何的官员,在找替罪羊的时候,也都是要把面子上做得没什么指摘的地方的。
比如,该走的流程都差不多走一走;比如,证人、证言、证据,以及替罪羊本人的招供认罪和签名或者手印,那都是要准备全乎了的。
虽然,哪怕大家都知道这里面的东西都是假的,大家都知道证人是假的、证词是假的、证据也是伪造的;知道所谓的犯人根本不是什么真凶,只是一个倒霉的替罪羊,知道这个替罪羊的招供认罪都是被官吏们屈打成招……
但是至少表面上,那可都是能够说的全乎了的。
至少是要让普通百姓根本找不出什么问题来的。
这就是面子上要能够过得去。
有没有不是这样做的官员呢?那当然也是有的。但是这种官员,有时候很容易就被人给搞下去了,做不太长久——剩下来的,胡作非为、贪污腐败、万事随意的那些官员,之所以还能够稳稳地坐在官位上,那当然是因为他们最起码把面子上都胡弄好了。
没有留下什么大的漏洞。
所以,尚让的这个做法确实是非常不妥当了。
“要我说,这个尚让要是真的觉得就是这些守门的士卒以及郎官做的这件事情,或者这件事情和这些人有关系,那就应该拿出来一些证据……”有人有理有据地分析了起来,“什么?没有证据?怎么可能没有证据?!”
“这种人物,这种地位,有没有证据,不就是他一句话的事儿么!”
证据这种东西,不仅可以伪造证据,也可以销毁证据啊——哪怕原本确实存在一些证据,但如果那些达官显贵们想要让这些证据消失、愿意让这些证据消失,那这些证据就是真的不存在了。
你说证据?根本就没有证据啊!哪儿来的证据?没有证据,我们也很发愁呢……
“证人、证词这些,也是一样的道理。”
根本不需要什么粗暴地动手,落人口实,影响名声,面对这种事情,这种有条件的人就是直接制造证据都可以。
“确实是这样啊,也不知道那尚让究竟是怎么想的,怎么就直接动手了呢,还杀了那么多人……”旁人对此也很赞成,“他要是杀了几个人,其实没有证据也就那样了,可是几千人……”
这就实在是过度了。
别说没有什么证据,就算是有证据,那都不好直接杀死数千人的——这样多的人数,只会让人觉得这人暴虐不仁,残暴不堪,根本没有任何道理和理智!
说句实话,就连他们这些旁观者都是这种感觉,更何况那些正处于那个时期的百姓们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