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6章 月满玉壁映忠魂
陈元康扶着高欢缓缓落座。
“损伤无数?损几何?伤多少?”高欢缓过口气来,沉声低问。
跪在地上的小卒只知战事惨烈,不知全数,喉头哽咽着连连摇头。
此时刘丰跨入帐中,神色肃沉:“大王,方才清点战损,这一个时辰,折了玉壁城内、堵在洞内的,约莫两千,烧伤者正陆续抬回,但多数已气若游丝,重伤兵卒一千已无法再战。”
“韦孝宽、韦孝宽。”高欢突然暴喝,可任凭如何发泄,心中的堵却怎么都通不了,压得他气闷。
陈元康只好抱手禀告:“大王,冲车已组好,当务之急,请准北面将士暂撤休整,待明日再行攻城。”
高欢仰面阖目,喉间滚出浑浊叹息。
“好,传令,全体将士休整三日,以告亡士。”
李业兴蜷在位上颤抖,偷瞄着高欢眉间阴云,生怕被怪罪问责。可高欢也不知是忘了,还是太过烦忧,竟然没问他任何话。
帐内格外安静,刘丰终于说出了心中疑惑:“这数十处地道方位都暴露了,以至于敌军早早掘好长堑,等着我们上钩,只怕,只怕我军中混有细作。”
李业兴听了这才舒了口气。
“细作?”
“何来细作?”
“管怎么来的,就是该揪出来。”
帐内细语讨论翻腾起来。
陈元康站在高欢身侧,细细思索着,封子绘端坐如初,捧起茶盏抿了抿。
高欢转过头,凝着刘丰,声音逐渐变得威严低沉:“细作?倘若我军中果真混着细作,又该如何揪出来?何人能献良策?”
封子绘此时立身抱手,说道:“参与掘道的士卒太多,一个个摸底,只怕动摇军心,敌军既能守株待兔,我们就来个引蛇出洞。”
高欢急切道:“怎么个引法?”
“大王正好命大军休整三日,只需鼓舞三军,言我军在东营组新的发石车,可掷五十斤大石,抛射千步,威力......”
封子绘话音未落,斛律金便调侃道:“真有这样的发石车,那城里的两处高台,还不得被我们打散架咯?”
高欢微微颔首,语气已经变得轻松一些:“大司马,先别急,子绘继续说。”
“是,如此一来,细作定然会潜入东营查探,我们事先埋伏好人手抓住行动鬼祟者审问便是。”
“好,这事儿就交给你。”转头立在身侧的秦姝,继续说道:“与阳瞿君办。”
秦姝听到阳瞿君,微微侧了侧首,又垂下了,低声回了个是。
“......明日......孤要亲自祭奠,已经折损的那一万将士。”
......
韦孝宽立于玉壁南台,凝望城下火光点点,没有战鼓,没有号角,甚至连马嘶声都听不见分毫。
夜风拂云,满月是那样亮,那么圆。
副将瞧不出他的神情,他已经这样杵立了许久,最终忍不住问:“都督,您在想什么?”
“月虽满,人却残,多少父母丧子,多少儿女丧父,纵然我在城上得胜,也想为这些亡魂默哀。”
“他们是西贼,不应当死有余辜吗?”
韦孝宽斜眸看了一眼身旁副将,肃声说道:
“战场上死的,不分敌我,皆是忠魂。敌视我为寇,我视敌为贼,不过是各为其主、各守其义罢了。刀兵相见,终究是苍生之劫。若能止戈,便是天下大幸;若不得不战,只得以战止战,只有这山河一统,才能天下太平。
但愿我有生之年,能够看到这一天。”
帐内青烟缭绕,高欢斜倚着白虎皮榻。秦姝端上药汤进入,搁到案上,正欲起身离开,却被高欢抬手拦在当场。
“阿姝,你坐下听便是。”
说话间,端起药一口气闷下,药碗叩击脆响惊破沉寂。
秦姝忙递上锦帕,高欢擦拭着嘴角,目光却始终落在陈元康身上。
“孤这次,是不是又错了?如今想来子绘的建议,倒是更为稳妥。”
陈元康低眉紧锁,沉吟片刻后,低声回道:
“大王,时势使然。一子不慎,未必满盘皆输。只是连番攻城未果,军心已然动摇。不若暂且退兵,来年再图大计?”
“退兵?”高欢猛地抬眼盯了陈元康好一阵,只能看见他低垂的额头发髻。
转头望向帐外沉沉夜色,眼中尽是不甘。
“昔日你劝孤进军,孤却退兵,至今追悔。今日你劝孤退兵,孤仍旧不想听......元康啊,孤只怕有生之年,难见东西一统,孤实在不想抱憾而逝!”
“大王!”陈元康极力的想要开解面前的主上。“您正值春秋鼎盛,何出此言,大王当千万岁,定能见东西一统!”
“千万岁?”高欢脸上溢出苦笑,同时崩出泪痕,愈发感伤难收:“半年来,孤常梦故人,前几天,孤竟梦到了尔朱兆。”
“孤不求千万岁,唯求再活个三载,三载......”纵然这样说,只因他自觉,三年都是奢望。断断续续的病痛,他自己知晓。
渐渐收了心里的那些不甘,放松下来:
“元康啊,你的忠心,孤都看在眼里。你对子惠的忠心,孤也......都明白。若孤真不能完成大魏一统,你,要好好辅助吾子。”
陈元康重重的点着头。
“孤这次,还想试一试,万一就破城,万一就攻破玉壁了呢?”高欢缓缓合上眼睑,慢慢躺了下去。
秦姝才轻手收了药碗,两人一前一后掀开锦帘,出了毡帐。
陈元康忙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秦姝:“阳瞿君,此信虽外封署了我的名儿,里面却又封了一道,是给你的。”
秦姝唇畔噙过一抹沉笑,接过带了一声:“谢谢。”
拆开:“自别后,军情急报,日夜不绝,父之境况,亦能详知。唯独姝影,只为相思......”
字字皆念,句句成思,高澄书信可致,可连日命陨的兵卒,家书何期?
翌日天明,高欢命大军于城南角掘下深坑,数万尸体,逐一安置其中,领军中从将祭拜。
韦孝宽在城上静静凝视,更令守城将士,不得趁机落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