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阴错阳差间,这一次的大工程,又帮助大明朝廷消化了很多难民。】
【很多各地遭了灾的难民,来到京城之后,甚至都没来得及哭诉,就被朝廷以丰厚的报酬,征召去修路。】
【虽说是修路,但待遇相当不错。】
【朱由检早就已经下达旨意,凡是参与修路的工人,逢六休一,月钱二两,包吃包住。】
【那些难民们听说有这么好的待遇,全都像疯了一样扑上来,纷纷哭着喊着要为朝廷修路。】
【短短几日间,朝廷就招收三万名精壮作为修路的主力。】
【洪承畴被朱由检任命为此次工程的最高决策人,这些精壮也由他分派到各个地方。】
【一时间,大明上上下下全部都动了起来,各个地方都在开凿修路,铺设水泥,准备干一次远超当年隋炀帝修大运河的史诗级工程。】
【不过当年隋炀帝修大运河的时候,负责挖河的人叫做苦力,他们没有任何自尊,更没有钱可以拿,他们要遭受的只有永无止境的鞭打和辱骂。】
【而如今朱由检在全国修路,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却非常高,不仅没有任何怨言,还争先恐后的踊跃报名。】
【原因无他,主要是朱由检给的太多了,实在是没办法让人拒绝。】
“唉,这么好的待遇,谁会拒绝啊?”
“就是!逢六休一,包吃包住,钱赚的还那么多,这么好的活计,在咱们这个时代,打着灯笼都找不到。”
“不说了不说了,越说越心酸,同样是做老百姓,怎么人家就那么幸福。”
大明各个时代的老百姓,看到天幕里面整个国家上下一心,全都在热火朝天的奔向更好的生活时,都不由得有些莫名的心酸。
他们回想起自己所在的时代,不是贪官污吏横行,就是苛捐杂税遍地。
能苟延残喘的活着,就已经算是烧高香了。
……
洪武位面,南京城郊。
朱元璋弯腰抓起把混着碎石的混凝土,灰白粉末从指缝簌簌落下。
三十里外,龙江船厂十二座新式立窑正喷吐黑烟,将采石场运来的青石煅烧成灰。
“标儿,去把江宁县令捆来!”朱元璋突然暴喝,吓得正在记录配比的朱标毛笔坠地。
“爹,怎么了?”朱标还有些疑惑不解。
就在不久前,大学士宋濂研究出水泥的配比后,朱元璋便迫不及待的开始在京城附近动工。
他也要像朱由检那样,修一条像模像样的水泥路。
朱元璋指着试验路段凹陷处:“说好掺三成煤渣,这路怎的比夯土还软?”
“什么?”朱标顿时一愣,蹲下身,用手摸了摸路面。
果然!
这条试验路段有猫腻!
大部分区域都是在合格线,可是有少数的地方,轻轻一用力就凹陷下去。
这是有人在偷工减料!
马蹄声由远及近,工部主事吕昶滚鞍下马:“陛下,徐州煤矿被暴雨冲垮,煤渣供应不及,工匠们只得...”
\"放屁!\"朱元璋一脚踹翻装模样的石块,\"当年打陈友谅六十万大军都没断过粮,区区煤渣就能难倒咱?”
他目光望向远方,眼眸忽明忽暗,似乎在想些什么。
三日后,整饬一新的驿道系统突然改变规则。
往北的驿卒马鞍两侧各悬竹篓,返程时必须装满煤块。
南来的驿船舱室隔出三层,专门装载福建运来的火山灰。
当凤阳老农看见驿卒拿官马驮煤时,全都惊讶的无以复加。
他们从未见过此等奇特的场景。
半年后,凤阳府。
朱元璋站在城墙上,望着脚下蜿蜒如龙的水泥路,眼中闪过一丝得意。这条从南京直通凤阳的官道,是他亲自督建的样板工程。
“怎么样,老大,这条路还不错吧?”朱元璋洋洋得意的问道。
朱标也兴奋不已,望着蜿蜒平坦的水泥马路,开口道:“此路当记载史册,永垂不朽。”
听到这话,朱元璋心里面舒坦极了。
\"陛下,不好了!”这时,工部侍郎气喘吁吁地跑来,“凤阳世家联名上书,说修路占了他们的祖田,要讨个说法!”
朱元璋冷笑一声:“讨说法?咱看他们是舍不得那些私设的关卡!”他转身对朱标说道:“标儿,你去告诉他们,要么让路,要么让脑袋!”
朱标领命而去,朱元璋却陷入了沉思。
他想起天幕中朱由检的种种举措,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:修路不仅是修路,更是要打破世家大族对地方经济的垄断。
……
永乐位面。
朱棣的永乐剑插在石灰窑前,剑柄红缨在硝烟中猎猎作响。三百神机营士兵将整片矿区围得水泄不通。
朱高煦拎着带血的马鞭走来:“爹,周王叔的管家说要见您最后一面。\"
不久前,朱棣决定修建水泥路的时候,便将朱高煦从南洋紧急召回来。
修路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,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狠角色打破阻碍,而朱高煦最适合这个角色。
朱棣专注地盯着刚出炉的生石灰,突然开口:“当年靖难,三百死士就能烧白沟河粮草。”沾满石灰的手掌拍在朱高煦肩头:“如今给你三万精兵,半年内给朕打通到南京的路基!\"
“儿臣遵命!”朱高煦斗志满满的说道。
三个月后。
朱高炽展开奏章,眉头紧锁:“爹,西山石灰窑产量已达极限,若要继续扩建,恐怕...”
\"恐怕什么?\"朱棣冷冷打断,“朕听说你那些叔伯们,在各地私设石灰窑,高价倒卖。你去告诉他们,要么交出窑口,要么交出脑袋!”
“这……”
朱高炽心头一震。
他忽然明白了一件事。
朱棣想要的修路不仅是修路!
他在布局一盘大棋,是想要打破藩王对资源的垄断!
……
【紫禁城,乾清宫】
【朱由检望着舆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线,嘴角泛起一丝笑意。】
【这些红线不仅代表着水泥路,更代表着一条条打破地方垄断的经济命脉。】
【短短一年间,大明各地的道路框架已经初见雏形,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,各地城镇的道路就会连成一片,成为一条条水泥马路网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