姬卓展开一看,顿时大笑道:“好,回去告诉你家主人,韩军到时,就是伊阙破城之时。”
信使恭敬地抱拳行礼,点头退下,脚步沉稳而迅速。
现场三位特使听闻此言,顿时被惊得目瞪口呆。虽说伊阙离他们各自的国家都颇为遥远,可伊阙那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,他们却都心知肚明。
伊阙,宛如中原的咽喉要地,一旦掌控,便能在战国纷争中占据关键优势。
“卓王子,您当真要攻打伊阙?” 卿秦满脸不可思议,眼中满是疑惑,紧盯着姬卓,恭敬地揖礼问道。那眼神中既有对战争的担忧,又有对姬卓计划的好奇。
姬卓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,仿若春日暖阳般和煦:“本王子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,具体战事,还需韩国为主攻,赵魏两国协同出兵。” 那语气中带着几分谦逊,却又难掩自信。
苏御轻轻摇了摇头,眉头紧锁,脸上满是忧虑之色:“卓王子,伊阙虽距我齐国甚远,但几十年前的伊阙之战,至今仍历历在目。当年秦国出动三十万大军,韩魏联军二十四万竟被秦军一举全歼。
如今秦国更是将伊阙城视作进入中原的桥头要塞,数万精兵常年驻守,城内百姓早已被迁走,附近农田皆由屯兵自行耕种。
如此经营三十多年,想要攻下,谈何容易啊!” 他的话语中,满是对战争难度的深刻认知和对姬卓计划的质疑。
“对呀,函谷关堪称秦国的命门,而伊阙则是中原的命门。秦军又怎会不重兵布防呢?” 屈平轻抚胡须,微微颔首,眼中也流露出深深的担忧。他的声音低沉而稳重,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沉重的事实。
姬卓抬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,神色从容不迫:“诸位不必担忧。秦国将伊阙作为要塞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
但伊阙往南,有宜阳、洛宁;往东,有负黍和阳城;往北,则是我洛邑。虽说它依旧是要塞,可随着周边局势的变化,其防御的紧迫性已然下降。
据本王子所知,伊阙守军早已调走大部,如今城内兵力,也就五万左右。” 他的语气坚定而自信,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力量,让人不由自主地对他的话产生信任。
苏御微微点头,眼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:“卓王子,话虽如此,可攻城战中,进攻方通常需投入守城方三倍以上的兵力。
况且这是数万大军防守的要塞,即便您能集结十几万大军攻城,短时间内也定然难以攻下。一旦秦军援兵赶到,这仗可就难打了。”
他的话语中,既有对战争常识的阐述,又有对姬卓计划可行性的担忧。
“哈哈哈哈!” 姬卓朗声大笑,笑声回荡在整个房间,仿佛能驱散众人心中的阴霾:“诸位皆是一片好心,本王子感激不尽。
恰好,数日内攻城便会打响,还请各位一同见证本王子如何攻城。” 他的笑容中充满了自信与豪迈,仿佛在向众人宣告,这场战争的胜利早已注定。
就在此时,宫人匆匆赶来禀报:“卓王子,赵魏联军派来信使,此刻正在宫外候着。” 那宫人神色恭敬,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。
“快请进来!” 姬卓的声音沉稳而有力,眼神中透露出期待。
“诺!” 宫人领命而去,脚步匆匆。
不多时,一名赵军士兵手持一张羊皮卷,大步走进房间,在姬卓面前单膝跪地,抱拳道:“小的受主人武襄君所托,特来给卓王子送信。” 那士兵身姿挺拔,声音洪亮,尽显军人的干练与果敢。
宫人赶忙上前,将羊皮纸恭敬地转交给姬卓。
姬卓展开羊皮卷,眼眸瞬间放光,随即仰天大笑:“哈哈哈哈!武襄君竟要亲自率领赵魏联军三万人前来助阵!” 那笑声中充满了惊喜与兴奋,仿佛得到了天大的喜讯。
卿秦不禁惊呼出声:“哦,武襄君,乐乘?那可是我燕国相国乐毅的子侄啊。哎,可惜我燕国错失此等人才。”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惋惜,眼神中也流露出对乐乘的赞赏。
苏御听闻乐毅之名,心中猛地一怔。那个曾让齐国差点覆灭的大魔王,他怎会不知?要不是燕国朝堂新王更迭,齐国恐怕早已不复存在。
而乐乘,他也有所耳闻,乐毅投奔赵国后,为赵国建立了不少功勋,其族人也凭借战功在赵国站稳了脚跟,这武襄君便是乐乘因战功所得的封号。
“想必有了武襄君的帮忙,此战要稳上许多。” 屈平捋了捋胡须,脸上的忧虑之色渐渐消散,神色也放松了许多。他的话语中,既有对乐乘能力的认可,又有对战争胜利的期待。
姬卓朝信使抬手示意:“你且起身回话,告诉武襄君,本王只需一万联军便足够,此战十拿九稳,不必过度劳师远袭。
而且过多兵马进入洛邑附近,本王子定会带兵驱逐。” 他的语气坚定而果断,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信使抱拳应 “诺”,声音响亮而干脆。随即转身,大步离去,身姿矫健,尽显军人风范。
屈平心中暗自思忖,假道伐虢的事还历历在目,姬卓如此谨慎,倒也在情理之中。只是直接对盟友说出驱逐之语,似乎有些不妥。但楚国此次前来,只为共同抗秦,至于别国之间的纷争,他也不想过多掺和。
卿秦却直言不讳:“卓王子用兵如神,这是众人皆知。可攻城战需要大量兵力,多一人不就多一分胜算吗?”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疑惑,眼神中也透露出对姬卓决策的不解。
“大凡战争,皆需精心谋划。准备不充分,便难以攻下城池;可准备过于充分,又必定会被秦军察觉。
一方为进攻积极备战,一方为防守增兵添将,如此一来,这仗便打不起来了。即便开打,也只会是一场消耗战。难道诸位还想再打一场长平之战那样的消耗战吗?”
姬卓神色严肃,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,缓缓说道。他的话语中,既有对战争策略的深刻理解,又有对当下局势的精准判断。
众人虽对后续的战事仍心存疑虑,但此刻已不是刨根问底的时候,毕竟战争一触即发。
随即众人纷纷称赞:
“卓王子用兵,神鬼莫测,本使请求留下观看战斗。”
“本使也要留下,看卓王子建功!”
“对,本使也要亲眼看着卓王子建功,回去好向我王详细讲述战斗过程。”
姬卓一挥手,对身旁的内宰说道:“内宰大人,好生安顿三位特使,另外,给三位大人送去一些本王子亲手酿的美酒琼浆。” 他的声音温和而亲切,尽显主人的好客之道。
······
此时的秦国,太子赢柱通过巧妙谎报军情,已然得到秦王增兵伊阙的命令。
太子府内,公子嬴异人、上卿孟弋、国尉司马梗、上将军蒙骜、老将镳公、将军蒙武齐聚一堂。屋内气氛凝重,众人的脸上都带着几分严肃。
“诸位,父王已拨给本宫五万大军,用于增援伊阙,然而将领人选尚未确定,还请诸位举荐良将。” 赢柱神色沉稳,目光扫视众人,开诚布公地问道。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仿佛在向众人传达着一项重要的使命。
镳公闻言,立刻抱拳起身,声音洪亮:“太子,老臣虽已年迈,但仍愿为我大秦再上战场,效犬马之劳!”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忠诚,仿佛在向众人展示着他的决心。
赢柱连忙起身,深深地向镳公揖礼,态度诚恳:“老将军,您为我大秦奉献了一生,如今我大秦战将如云,怎能再让您这般年纪还为国征战呢?
本宫是想请诸位推荐合适的年轻一辈。” 他的话语中,既有对镳公的敬重,又有对年轻将领的期待。
蒙武见状,赶紧站出来,身姿挺拔,语气坚定:“太子,蒙武愿往!”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渴望与自信,仿佛在向众人宣告他的勇气。
上将蒙骜也站起身来,神色庄重:“太子,老夫今日带蒙武前来,正是为了求战。”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儿子的信任和对国家的忠诚。
赢柱快步走到蒙骜面前,深深揖礼:“上将军一家为我大秦鞠躬尽瘁,既然如此,本宫就将增援伊阙的重任交给你儿子。”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,仿佛在向蒙骜传递着一份重要的责任。
蒙武与赢柱年龄相仿,听到这话,赶紧单膝下跪,声音洪亮:“末将蒙武,必不负太子所托!”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,仿佛在向赢柱立下了军令状。
赢柱走到蒙武面前,伸手扶起他,目光坚定:“蒙武,好名字,将军自当威武!本宫就将这五万精兵交付于你。” 说着,一伸手,宫人便从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拿出一个令剑,轻轻放到赢柱手里。
赢柱将令剑坚定地拍在蒙武的手里,蒙武紧紧握住,目光炯炯有神,二人相视,微微点头。那一瞬间,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他们之间传递,那是信任,也是责任。
蒙武接下令牌,随即抱拳:“军情紧急,末将这就出发!就此别过!”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果断与决绝,仿佛在向众人展示着他的行动力。
随即又走到蒙骜面前,父子二人依依惜别,相视道:“父亲,儿去了!” 那眼神中,既有对父亲的不舍,又有对使命的担当。
蒙骜上前,轻轻拍拍蒙武的胳膊,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担忧:“战场凶险,活着回来,活着将勇士们都带回来!” 他的话语中,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牵挂和对士兵们的关怀。
蒙武自信地点点头,随即快步走出前殿,步伐坚定而有力。他的背影,仿佛带着一种使命,一种为了国家和荣誉而战的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