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傻柱,你的力气什么时候这么大了?就连个头都高了不少?你是吃了啥好东西了?”
走了有二百米,看儿子一手抱着妹妹,一手拎着麻袋 ,连手都没换,而且脸不红气不喘,神态非常轻松,这时,何大清好像才发现,儿子的变化非常大,不仅是皮肤白了很多,竟然连个头和力气都超过了自己,于是来个一连三问。
自己身高一米七八,那儿子现在的身高,肯定已经超过了一米八,那力气,当厨子颠锅绝对轻松。
何雨柱能说实话吗?
当然不能,借口都找好了:“我师父说,我现在应该是发育的猛涨阶段,这一年里,我的饭量很大,增长了一倍,这吃的多,当然也长得快。”
何大清对儿子更加满意了,这儿子,随我,争气。
“傻柱,我已经不在丰泽园干了,现在在红星轧钢厂食堂当小灶大厨。”
对于他工作的调动,何雨柱根本不在意,就是何大清不说,他也知道,但是,名字这个事,现在要说清楚。
“爸,我师父说了,以后,不准你再叫我傻柱,你以后就叫我柱子吧。”
“老吴真这么说?”
“当然,你以为谁都和你一样,乱给儿子起外号?我师父说了,你这个爹坑儿子。”
“嘿,这老吴。行吧,我以后叫你柱子。”
“你接着说你的风流韵事。”
达到了目的,何雨柱立刻转移话题打趣道,他还真想听听何大清怎么说。
“你个兔崽子,胆肥了嘿,连你爸都敢逗趣。”
不过,他倒也没真生气,红着脸继续往前走:“轧钢厂的娄老板邀请我到厂里做小灶,就认识了食堂的帮厨白来娣,一来二去的,就在一起了。傻,柱子,你真不生气?”
看儿子刚才听到这个消息的态度,明显是没有生气,他就有些拿不准。
“我没生气。我妈去世这么多年了,你一个人带着我和雨水,也不容易,你再找一个也是应该,我没有意见。再说了,我生气有用吗?你都跟人家住一起了。”
“哎哟,柱子,听你这么说,我感觉你真的长大了,懂得体谅你老爹我了,不错,不错。”
何大清一脸欣慰的表情,高兴的跟吃了蜜蜂屎一样,对于他最后的一句话根本不做回应。
“那个白来娣是个什么情况?”
“没大没小的,那是你将来的后妈,是你的长辈,你可不能直接叫名字。”
“我还没有承认呢,是不是我未来的后妈,可说不一定。”
“需要你承认吗?那是我未来媳妇,只要我说行就行。”
“知道,你是有异性没人性。有了女人,连儿子女儿都不要了。”
何雨柱又刺了他一句,反正不想让他好过。
“你……”
何大清刚想发火,忽然就有些心虚,自然是想起了他马上就要抛儿弃女去保城,儿子没说错,自己还真的是有异性没人性。
“你小子,嘴还是那么损,我懒得和你计较。她老家在保城,老家有两个儿子,现在养在她婆婆那里。她丈夫死后,为了养活两个孩子,就投奔了轧钢厂的工人、她家原来的邻居刘怀仁,到轧钢厂食堂当了帮厨,哦,刘怀仁还是她的表哥。”
“你现在是带我去见她?”
“她今天上班,不在家。我来接你,就是为了告诉你这件事,等一会儿,你直接带着雨水回四合院,我就不回去了。还有啊,我和你白姨明天都要上班,雨水倒是不上学,你后天再过来。”
刚入职轧钢厂时,他还做做大锅饭,现在他在厂里只负责小灶,协助管理食堂,算是比较自由的人,只要没有小灶,请个假是小事。
“行吧。”
何雨柱当然会答应,他本就想要早点儿回去,把家里的存款收起来,也只有这样,才能拿住何大清的七寸,有和何大清谈判的资本,不至于让他不辞而别。
先到何大清住的地方认了认门,这里是一个二进的大杂院,住的人估计能有五十多号,东西摆放杂乱得很,卫生也不太好,比不上95号四合院。
又找了一家小饭店吃过午饭,再向何大清要了三块钱,何雨柱一手拎着麻袋,一手拉着何雨水上了公交车,还专门交待了一声,让她护好自己的书包。
何雨柱本来还想给何大清留些海鲜,但何大清因为打定主意要远走高飞,自然不会要。
他可是打开麻袋看了看,里面都是鲍鱼干、对虾干、鱼翅、海参、鱼肚、干贝、大黄鱼干、墨鱼干等。
“柱子,你眼光不错,买的都是极品,都是好东西。”
看得他几乎都要流出口水,他可是谭家菜传人,这些东西都可以作为谭家菜的食材,如果真做成菜,那味道,咝,不敢想,不敢想。
这么值钱的东西,真要留一些下来,还不就便宜了白家那两个小子,这个账,何大清可算得清。
不过,何雨柱听了他的话,嘴角撇了撇,就这就是好东西了?那我空间里的东西算什么?
如果何大清看到何雨柱存放在空间中的物品,肯定会惊叫起来:“极品天九翅。”
在何雨柱的空间里,有后世收取的海品干货,也有在津门购买的,其中最显眼的就是一个硕大的鱼翅,它就像是一张灰黑色的小帆,展现出狂野之力,这是一个五星级大酒店的藏品。
公交车晃晃荡荡了半个小时,他们才在南锣鼓巷下了车。
南锣鼓巷,清代属镶黄旗,是上三旗贵族居住的地方,胡同格局非常完整,有个外号叫“蜈蚣街”,南北走向的南锣鼓巷是蜈蚣身,在其两边长着16条蜈蚣腿,一边8条,两两对称,每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,都有自己的故事,都有着自己传奇般的经历,都有着各自的趣闻和掌故,而《情满》中的红星95号院,就在景阳胡同。
南北走向的南锣鼓巷胡同,宽有8米,长787米,从建成之日算起,已经有了700年历史,它是华夏唯一完整保留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、规模最大、品级最高、最富有老京城元素的街巷。
这里,既有大户人家,也有小户市民,还有不少小商号,有粮店、菜店、油盐店、猪羊肉铺、小酒铺、药铺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