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试又被称为秋试、秋闱,过了乡试就可以成为朝廷的候补官员,从此就有了可以做官的职业。
当然最理想的情况,还是参加明年京师举办的会试,进士及第后再做官与举人为官的起点是不一样的。
举人为官大多八品九品做起,进士最低也是个七品了。
本次乡试题目乃是礼部出题,各省主考官都是由皇帝钦点。
今年李瑜他们的主考官叫李叙,是个七十九岁且还精神抖擞的老头,据说开国时就在礼部干活了,熬了五十年才熬到礼部侍郎的位置。
考棚大门正中悬挂“贡院”二字大匾,灯笼也全部换上了写有贡院二字的灯笼,四面都被官兵和闲人勿进的牌子围着。
处处透露着庄严和警戒,不知比从前的那些考试严格多少。
吴景诚对此很是有些惆怅:“子璇,听说这次号房也不能去,去了成绩可就真的作废了。”
还是县试比较爽快,每天上几趟号房考官都不生气。
现在一次都不行,这可怎么办?
他遵从父亲的指点,每日辰时一刻就要拉屎排毒的,从小到大早就形成了定例了啊。
“你今天才知道?”李瑜无语反问:“这么多年,谢先生没有说够上千遍,也说够上百遍了吧?”
他还特意强迫自己七日拉一次,可?乡试却有九天六夜。
管他的,只要是干的不是稀的就可以了。
和电视剧里考生大包小包不同的是,这些考生们居然全都是两手空空,别说是被褥吃的就连一支笔也不能带。
据说四百年前的科举不是如此,四百年前的科举连被褥,甚至是吃食都需要考生们自己准备。
后来前朝世宗时,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科举舞弊案。
有个考生将毛笔杆中间掏空,将小抄藏在了那里面,带进了考场,虽然最终还是被发现了。
但是当时的世宗还是很生气,规定所有考生必须两手空空进考场。
那笔墨纸砚怎么办呢?
让考生提前交笔墨纸砚的考试费,还有被褥使用费,还有考生一日三餐的水费和食费,所有的东西都由朝廷提供。
就这样大大减少了作弊的机会,李瑜光考试费就交了两贯钱。
他也不知道交了那么多钱,发饭菜的时候能不能吃上肉。
在考场上用第一顿午饭的时候,李瑜悬着的心终于是死了。
什么肉啊!
就一个白面馒头,还有一碗温水,绿叶子菜也没有一片。
李瑜深吸一口气:“……”
交了那么多钱,就给他吃这?
那么多考生的考费,都进了谁的兜里了?
这么搞确实作弊机会大大减少,可是官员可以的贪的机会,那不就大大大大地增加了吗?
李瑜狠狠咬了口白面馒头,暗暗发誓等他以后当了大官儿,第一个就查这些‘清贵’考官们有没有中饱私囊。
前面说过从科举出的试题,就能够看出一个国家当前的状态,前世读书的时候他也有研究过历史。
比如崇祯皇帝时期,殿试时皇帝出的题有一道是:?
东虏本我属夷,地窄人寡,一旦称兵犯顺丙三韩不守,其故何欤?
且流寇久蔓,钱粮阙额,言者不体国计,每欲蠲减,民为邦本,朝廷岂不知之,岂不恤之?
但欲恤民,又欲赡军,何道可能两济?
试题都是朝廷面临的内外困境,想为国求才求治病良方。
虽然乡试不是皇帝出题,但大多是出题人或者是权力中枢的人,根据国家面临的问题和朝廷心思出的。
而李瑜手中的这份乡试试卷,主要都是对考生道德要求,还有对忠君体国的考核罢了。
治国方面,只有试策论救荒之策还算是挑选实干人才。
他明白了!
老皇帝现在肯定是时日无多,因为定了那么小的皇孙为储君心里又很惶恐,所以便想着给自己的好孙孙扒拉几个忠臣护着。
这般猜想皇帝的想法,李瑜才着手下笔去写。
他觉得这次比王知秋出题的那次简单,那次是真的在考验考生们的才干。
而这次……
拍马屁谁都不会拍,无非就是比谁的马屁拍的更好、刚好,谁的文章技巧更好一些罢了。
可是怎么出彩呢?怎么在这一千六百多名考生之中,成为最后榜上有名的五十人之一呢?
李瑜的目光……落在那道救荒之策的题目上,他觉得要从一堆马屁精里脱颖而出还是得看这道题。
其实大雍的救灾流程很严密,就连官员们的差旅费都考虑到了。
可是去年西北大旱,还是有百姓受不了饥饿揭竿起义。
为什么?
救灾的过程中的人出了问题呗,户部给的预算是让灾民吃饱饭盖新房子、给百姓们治病。
到了地方官手里,就只够给百姓发点稀粥。
稀粥能不能发到手里也不确定,这是因为朝廷的监察体制出了问题。
第一是选的人不对,御史大多数都是出自进士。
进士有才华自然是对的,可他们要么是文辞有余,政事不足,要么就是贪权慕利之辈,浑身正气不怕死的那是少之又少。
你看想干御史的吴景城不就是如此,还没干上御史的时候,就想着如何包庇同窗好友贪污了。
第二是权力过于分散,大雍继承的是大新的监察制度。
大新的开国皇帝也很像是穿越的,因为他大部分的制度,都是用的明朝老朱那一套手段。
为什么说很像而不是确定,那是因为他居然没有废除宰相制,换了自己成皇帝肯定要废宰相制度的。
除非……那个人穿越老乡自己是宰相?
都察院、六科、十三道御史,各司其职互不相干。
地方上的巡察御史,虽然表面上都受都察院节制,可是他们实权在握,往往阳奉阴违,不服调遣。
第三是没有监督之缺,监察御史们纠察百官是好事儿不假,那谁来监察这些监察御史呢?
大雍也没有设锦衣卫东厂西厂,连类似皇城司那样的地方都没有,所以李瑜更觉得另一个穿越老乡绝对不是皇帝。
如果穿越成皇帝,锦衣卫肯定是要搞起来的。
九天六夜天天吃白馒头,中午那顿会给点咸菜。
李瑜自己都吃成了个馒头,脸色雪白没吃到肉的他双眼无神,不过他也算是不错的了。
这九天六夜中,还有考生拉肚子结果和不可描述的肥料待太久生了病,不得不放弃考试被抬出去的。
就连一向稳如泰山的宁源,此时都是满脸的虚弱。
李瑜在试卷上对大雍的监察制度评头论足一番倒是爽。
可这却苦了阅卷官们,这并不是因为朝廷的制度不能批判,他们脑子里此刻只有一个疑问。
那就是:“这小子跑题了没有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