犹豫了许久,崇祯的目光逐渐变得坚定。
“皇祖说的没错,大明都要亡了,要面子,要名声何用?朕豁出去了!”
崇祯深吸一口气让自己镇定下来,视线冷冷扫过皇极殿之中的文武百官,而后理所当然地说:
“朕虽说收了银子,卖了房子,但何时说过要马上把房子盖好?既然没说过,那朕过个几年再盖有什么问题?谈何失信于民?”
话音一落,皇极殿之中的文武百官都惊呆了。
其实他们打从一开始就知道崇祯根本没打算兑现承诺,也猜到了他们逼宫肯定不会顺利,崇祯肯定会找各种理由回绝他们的谏言。
但他们想破头都想不到崇祯的理由会这么直接,这么不要脸!
以往的崇祯可是相当正经,在他们这些儒臣眼中可谓是“明君”“仁君”的代表,克己奉公,广纳谏言,从不做有违礼法的事,现在的崇祯和以前的简直不像是一个人!
一些官员甚至都有些怀疑,崇祯是不是被什么妖魔鬼怪给附身了。
并且差点就没忍住直接问出来……
钱谦益最快回过神,板着一张脸说:“陛下贵为天子,乃是一国之君,应当谨言慎行,为万民做表率!怎能这般恬不知耻,强词夺理?陛下如此做,置皇室威严于何地?请陛下收回成命,立刻拨款户部!”
其他的官员马上跟着一块喊:
“臣附议!”
“臣附议!”
崇祯目光微寒,呵斥道:
“朕如何做事用得着你们来教?如今辽东战事紧急,建州逆贼虎视眈眈!然国库空虚,竟是半年发不齐边军官兵的饷银!国库之中的银子,自然得优先送去辽东!待辽东战事平息,朕自然会拨款,修建屋舍,而你们却对辽东的危机视而不见,逼朕现在就将银子拿去大兴土木?你们莫非是想让朕步隋炀帝后尘?”
钱谦益等人额头上渗出汗珠,第一次在崇祯的身上感受到了压迫感。
不过他们都是官场的老油子了,自然不可能这么轻易就被压制。
“战事吃紧,国库的银子优先供给辽东自然没有任何问题,但陛下以这种方式从百姓身上骗钱,与强征饷银有何区别?如今我大明天灾四起!百姓的日子本就难过,陛下如此做,与隋炀帝又有何异?臣直言,陛下乃“昏聩多疑、刚愎残忍”之君!”
“放肆!”崇祯帝颤抖持疏:“狂悖之徒!来人,将此贼押入诏狱!”
钱谦益从容起身:“臣已备好棺木,但求一死以正视听!臣死,不足惜,只求陛下莫要再一意孤行!否则,我大明江山社稷危矣!”
东林党的其他大员见状,连忙跪地高呼:
“臣等皆不惧一死!愿以死明志!请陛下收回成命!”
崇祯帝气的面色铁青。
刚刚他说的那些话,都是朱元璋教的,朱元璋还告诉他,如果东林党的人还是不愿意妥协,那就开杀,杀到他们怕为止。
现在崇祯帝就特别想弄死这群人。
但是……
这件事无论如何,其实都是他理亏,而顺天府之中,真正掌握在他手里的只有锦衣卫,其余禁军,实际上都在这些要员的手中,不完全受他控制,若是逼急了这些人,他们“清君侧”该如何是好?
而且杀了他们,空缺的位置又该让谁去填补?
即便填上了,那也不过是换了一批和自己作对的人罢了……
一时间,崇祯心中涌起了强烈的无力感。
朱元璋让他杀。
可他却发现,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杀。
“退朝!”
心烦意乱的崇祯拂袖而去。
钱谦益他们对视了一眼,一齐移步到了紫禁城神武门前跪地死谏。
同时,他们还暗中安排了一些人在紫禁城四处散布有利于自己的言论。
比如:
崇祯卖房只为骗钱,正是因为崇祯身为皇帝却做出这样的事情,大明才会天灾四起。
又比如:
民不聊生,崇祯却亲自经商,与民争利,并且还仗着天子的权威行赌棍之事,与隋炀帝无异,若是继续这样下去,大明必会步隋朝后尘。
崇祯对朝堂乃至于底层的掌控力都差的吓人!东林党的那些人死谏不办事之后,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这些不利的言论。
故而一天时间都没到,对崇祯不利的言论就愈演愈烈,闹得沸沸扬扬,甚至宫中的一些太监,宫女都在议论。
崇祯又气又急,拿东林党的那些人完全没有任何办法,他倒也尝试过,干脆不管不顾,也别管什么理由,就听朱元璋的先杀两个人再说。
可这样做之后……
对他不利的言论不减反增。
完全没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。
东林党的人反抗的反而更加剧烈。
顺天府的朝廷彻底停摆。
崇祯的任何命令,出了紫禁城都与废纸无异。
而地方官员呈递的奏折也被悉数扣下。
根本就传不到崇祯手中。
崇祯彻底无计可施,将除了王承恩之外的所有人全部赶走,在御书房之中枯坐,急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:
“皇祖!您老前几日说哪个不服,只管砍了,孙儿照您吩咐的砍杀了一气,可屁用不顶啊!如今孙儿脑仁子都疼炸了,实在没招!您老快点显圣救救孙儿罢!您再不来,朝廷里那帮文臣怕是要翻天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