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德十一年 五月初二,太极殿。
晨光熹微,太极殿内,气氛凝重。
李渊端坐于龙椅之上,大唐文武百官分列两侧,而程咬金、秦琼、李建成、平阳公主等人齐聚于此,围绕着秦王李世民的去留展开了一场关乎帝国未来的交锋。
宰相闻仲肃然而立,静静听着这一场朝堂风波。
程咬金上前一步,抱拳拱手道:
“陛下,如今天下初定,各地边疆虽已臣服,但余波未平,仍有零星叛乱。秦王殿下战功赫赫,军威震天下,若派殿下前去巡视,定能使诸国彻底安稳。”
秦琼也躬身说道:
“正如程将军所言,边疆事务复杂,若秦王亲自前往巡视,既能震慑蛮夷,又能稳定军心,何乐而不为?”
此言一出,满朝文武交头接耳,不少人暗自点头,认为此举确实有理。
李渊微微颔首,似有意动。
毕竟李世民战功卓着,若能让他继续发挥军事才能,确实有利于大唐的稳定。
然而,就在此时,太子李建成上前,提出了截然相反的建议。
李建成深吸一口气,朗声奏道:
“陛下,臣以为秦王殿下不宜出征,而应留守长安。”
李渊闻言,眉头一皱,问道:
“为何?”
李建成神色肃然,继续道:
“秦王战功虽高,但其麾下大将众多,若再让他出征,军权必将愈发膨胀,届时恐难以约束。如今天下初定,正是休养生息之时,若仍以战功论英雄,恐怕大唐难得安稳。”
此言一出,朝堂内顿时鸦雀无声,不少大臣目光闪烁,显然明白了太子的用意。
他是在削弱李世民的兵权,避免自己太子的地位受到威胁。
李渊心中一震,目光在李建成和程咬金之间来回扫视,陷入沉思。
李建成的话不能说没有道理,他作为太子,确实有权防范秦王的势力过大。
但另一方面,李世民的战功和威望已深入人心,若强行按压,恐怕会引起朝堂动荡。
正当李渊犹豫之际,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。
平阳公主站了出来,脸上带着一丝焦急。
她行礼后,声音坚定地说道:
“父皇,儿臣以为,无论是让二弟出征,还是留守长安,都不是根本之道。”
李渊微微一怔,看向自己的女儿,问道:
“哦?为何?”
平阳公主叹了口气,目光扫视众人,沉声道:
“父皇难道还不明白吗?如今朝堂上的问题,不是秦王出不出征的问题,而是兄弟之间的嫌隙已经日益加深!
大哥害怕二弟的军功威望,二弟又担心大哥对他处处打压,两人已是针锋相对,若是继续让他们互相争斗下去,大唐迟早会陷入内乱!”
李渊神色微变,隐隐有些不安。
“这……难道真的无法调解?”
平阳公主眼中带着一丝痛惜,继续说道:
“父皇,您难道忘了当年的杨广了吗?当年他为了登基,不惜杀害兄长杨勇,结果隋朝短短几十年就毁于一旦!”
此言一出,满朝皆惊,连李建成的脸色都微微一变。
“父皇,您必须尽快决断,否则大唐的基业恐怕会受到动摇!”
李渊沉默了。
李渊的目光落在朝堂上的一人身上——宰相闻仲。
这位大唐宰相,曾在隋朝为相,却在杨广死后果断投靠李渊,成为大唐建立后最重要的谋臣之一。
李渊沉声问道:
“宰相,此事你怎么看?”
闻仲微微一笑,目光如炬,缓缓说道:
“陛下,臣以为,无论是让秦王出征,还是留守长安,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。”
李渊目光一凝,问道:
“哦?何解?”
闻仲轻轻捋了捋胡须,淡然道:
“陛下,如今的局势,与其说是二位殿下在争斗,不如说是权力分配不均的问题。”
“太子殿下身为储君,却没有足够的军功威望,而秦王殿下虽战功赫赫,却无朝堂根基。”
“二者互相忌惮,若不进行平衡,争斗便不会停止。”
李渊皱眉道:
“那你的意思是?”
闻仲微微一笑,道:
“陛下何不效仿古人,推行‘三王分权’之策?”
李渊一愣,问道:
“三王分权?”
闻仲点头道:
“太子掌政,秦王掌军,晋王掌监察,三方互相制衡,这样既能保证国家稳定,也能让三位殿下各展所长。”
李渊沉思片刻,眼中渐渐闪烁出光芒。
这确实是一个折中的办法——让李建成主持朝政,让李世民继续统兵,而让李元霸负责监察,防止二者争斗。
这一刻,朝堂上所有人都在等待李渊的决策。
李渊缓缓抬起头,目光扫过满朝文武,终于下定决心,道:
“好!便依宰相之策!”
“从今日起,太子掌政,秦王掌军,晋王监察,三方互不干涉,互相牵制。”
此言一出,满朝哗然!
秦王、太子、晋王——三王分权,唐朝政局正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!
武德十一年,五月初二夜,秦王府。
夜色沉沉,秦王府灯火通明,众人围坐在厅中,气氛颇为微妙。
李世民端坐在主位,神色如常,杨戬、哪吒、程咬金、秦琼、尉迟敬德、罗成分列两侧。
唯独李元霸满脸不悦,闷闷地捏着拳头,怒道:
“什么?让我来负责监察大哥和二哥?这算什么事!”
他一向只知冲锋陷阵,何曾做过这种掺和权谋之事?
程咬金叹了口气,劝道:
“晋王殿下,这可是陛下的命令,咱们也没办法啊。”
秦琼点头附和:
“殿下虽不喜,但此事若交给旁人,恐怕只会让局势更混乱。”
尉迟敬德和罗成面面相觑,二人身为武将,本以为李渊会想办法调和太子与秦王之间的矛盾,却没想到竟让李元霸这个“战神”来负责监察,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。
哪吒抱着火尖枪,轻哼一声,道:
“秦王,杨戬,你们怎么看?”
杨戬眼中闪烁着深思之色,缓缓开口道:
“陛下此举,表面上是为了平衡三方势力,实则是防止太子和秦王斗得太凶,提前给晋王一个独立的身份。”
李世民点点头,沉声道:
“杨戬说得不错,父皇想让元霸成为一个独立的力量,站在我们和大哥之间,既不偏袒任何一方,又能在必要时介入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
李元霸皱眉道:
“这岂不是让我成了监视大哥二哥的‘看门狗’?我打仗可以,可不喜欢整这些弯弯绕绕!”
“哈哈!” 程咬金大笑道,拍着李元霸的肩膀,“晋王殿下,这可不是‘看门狗’,而是‘守护神’啊!你手握监察之权,谁敢轻举妄动?”
李元霸摸了摸脑袋,似懂非懂地嘟囔了一句,倒也没再反驳。
杨戬继续说道:
“无论如何,如今三王分权已成定局,接下来关键就在于——谁能获得更多的支持。”
此言一出,厅中顿时陷入沉思。
李世民眸光深邃,轻轻叹道:
“终究,父皇只是拖延了问题,并未真正解决。”
众人心中皆知,太子与秦王之争,已然不可避免,晋王的出现,或许能延缓冲突,却无法真正阻止。
局势,正在向着难以掌控的方向发展。
与此同时,东宫之内,气氛同样凝重。
李建成端坐于主位,李元吉、魏征、金吒、木吒皆在其侧。
“父皇这道圣旨,分明是为了拖延时间!” 李建成冷笑一声,眼中闪过一丝不悦。
李元吉不解地问道:
“大哥,这‘三王分权’不是对咱们有利吗?毕竟二哥的军权虽然还在,但至少无法染指朝政!”
魏征摇了摇头,沉声道:
“殿下,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。”
他抬头看向李建成,缓缓说道:
“如今朝堂上的文官大多站在太子殿下这边,而武将几乎都倾向于秦王殿下。如今晋王殿下被赋予监察之权,表面上是平衡两位殿下,实际上却让李元霸变成了关键棋子。”
“若他站在太子殿下一边,秦王的权势便会受到极大压制;可若他站在秦王殿下一边,太子殿下的处境恐怕会变得更加危险。”
此言一出,李建成脸色微微一沉,李元吉也顿时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。
金吒沉思片刻,开口道:
“那我们该如何应对?”
魏征微微一笑,道:
“殿下无需忧虑,晋王虽强,但他向来只听秦王之言,只要确保朝政稳固,太子之位终究还是稳如泰山。”
李建成点点头,随即转头看向李元吉,沉声道:
“四弟,你如今已经年满二十,到了该独当一面的时候了。”
李元吉愣了一下,随即挺起胸膛,道:
“大哥的意思是?”
“你要尽快掌握自己的势力!” 李建成的眼神凌厉起来,“如今武将大多归于二弟,你不能再无所作为,必须在军中培养属于自己的心腹。”
李元吉沉思片刻,重重点头:
“我明白了!”
这一夜,秦王府在谋划,东宫在算计,三王之争的暗流已经开始涌动。
李渊虽想通过“三王分权”的方式来暂时压制矛盾,但各方势力都已然明白,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……
这场皇权之争,注定不会平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