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德十一年,六月八日。
苏州,姑苏蓝氏。
六月的苏州,烟雨朦胧,江南水乡风光旖旎。姑苏蓝氏府邸,藏书阁内,众弟子正聚精会神地聆听学堂讲授。
但让人意外的是,讲书先生还未开口,弟子们却已在私下交谈——而他们讨论的内容,竟不是儒家经典,而是“秦王斩杨广”之事。
“秦王殿下力斩暴君,替天行道,实乃真龙天子!”
“是啊,若无秦王,天下还不知要乱成何等模样!”
“但如今太子殿下乃嫡长子,依祖制,太子才是正统。”
“可是,太子能与秦王相比吗?”
话音未落,整个学堂顿时陷入寂静。
这些话,被一直站在阁外的蓝忘机听得一清二楚。
他静静地站在那里,手指微微收紧,似乎在思索着什么。
“家主。”
一名蓝氏长老缓步走来,低声道:
“世家大族的风向,似乎已在悄然变化。”
蓝忘机微微颔首,声音平静而坚定:
“但姑苏蓝氏依然是太子一方。”
长老犹豫了一下,终于还是问出了心中疑问:
“可若太子败了呢?”
蓝忘机目光深邃,缓缓说道:
“若太子败了,那便是天命如此。”
“到时,我们蓝氏,自然会选择顺应天命。”
他的话语平静而坚决,姑苏蓝氏看似忠于太子,实则随时做好投奔秦王的准备。
湖北,云梦江氏。
与此同时,云梦江氏的江澄,也在府邸中与家臣商议此事。
“家主,如今天下皆在传颂秦王斩杀暴君的壮举,连姑苏蓝氏的小辈都在学堂私下议论此事。”
江澄端坐于书案前,眉头紧锁,似乎在思索着什么。
“家主,你又不是不知道,秦王的威望远超太子殿下。”
江澄叹了口气,眼神复杂地说道:
“我当然知道。”
“但我们云梦江氏支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,按理,太子才是正统。”
家臣皱眉道:
“可若太子失败呢?”
江澄轻笑了一声,眼底闪过一丝精明之色,缓缓说道:
“若太子失败,那我们自然会立即投奔秦王。”
家臣闻言,松了口气,随即恭敬地拱手:
“家主英明。”
江澄淡淡地说道:
“太子若胜,我们依然是太子阵营的一员;太子若败,我们也不会受到清算。”
“无论如何,云梦江氏都不会在这场皇权之争中成为牺牲品。”
山东,兰陵金氏。
与姑苏蓝氏、云梦江氏相比,兰陵金氏的选择则截然不同。
兰陵金氏,从未真正参与过反隋大业。
当年,隋朝灭亡后,他们选择了顺势投降大唐,而非主动迎合某一方势力。
但如今,随着皇权之争的加剧,兰陵金氏不得不做出抉择。
在金氏府邸内,金子轩端坐主位,神情严肃,而金光瑶则静静站在一旁,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。
“金光瑶,你怎么看?” 金子轩问道。
金光瑶微微一笑,目光深邃,声音柔和,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野心。
“如今,太子殿下虽然势弱,但毕竟乃嫡长子,依祖制,他的继承权无可撼动。”
“而且,李元吉殿下乃齐王,他的封地就在山东。”
“咱们兰陵金氏,自然要投靠齐王。”
金子轩点点头,表示赞同,但他还是有些犹豫,“可若秦王胜了呢?”
金光瑶嘴角微微一勾,眼神深邃,语气笃定地说道:
“若太子胜,我们兰陵金氏将得到重用,甚至可能进入朝堂中枢,成为真正的权臣。”
“但若太子败,我们金氏依然可以自保。”
“到时候,我们只需主动向秦王示好,以兰陵金氏的底蕴,秦王不会轻易动我们。”
金子轩听后,深深看了金光瑶一眼,点了点头,“好,就按你说的办。”
金光瑶微微一笑,眼中闪烁着精光,似乎在筹谋着更深远的计划……
这一日,三大世家各自做出了自己的决定:
姑苏蓝氏,表面上支持太子,但已然做好了随时投靠秦王的准备。
云梦江氏,坚守嫡长子继承制,但同样随时准备投奔秦王。
兰陵金氏,选择紧跟齐王李元吉,希望通过太子之争,谋取更大的利益。
皇权之争,愈演愈烈,世家之间的角力,也已然拉开帷幕。
未来如何,尚未可知。
但可以确定的是,这场大唐内部的纷争,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局面……
武德十一年,六月十五日。
净土寺钟声悠扬,晨雾弥漫在寺院之间,透着几分尘世之外的清净。
大殿之内,玄奘身披僧衣,静静跪坐在佛前,口中诵念佛经,眼神安然。
“南无阿弥陀佛……”
他眉目清秀,二十一岁的年纪,正值风华正茂,可他心中却无半点尘念,唯有祈愿——愿天下安宁,愿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。
尽管如今天下已定,但宫廷之中暗流汹涌,太子与秦王的斗争已然开始,无数人牵涉其中。
寺外不远处,有一座孤坟,墓碑上刻着——
“大唐护国高僧法海之墓。”
这座墓前,每日香火不绝,许多百姓自发前来祭拜。
法海,曾是金山寺高僧,亦是反隋战场上的传奇人物。
十余年前,他随大唐义军抗击隋军,誓要救百姓于水火之中。他的禅杖不仅是讲法之器,更是镇压邪恶的武器。在反隋战争时,他当时要刺杀隋朝太师闻仲,要还天下一个太平,但因为被闻仲发现,被打至重伤后回到唐营而死。
“大师英魂不朽,若他还在,大唐的皇子们怎会争权夺利?”
“是啊,秦王殿下斩杀暴君,如今却要被太子打压。”
“可太子毕竟是嫡长子,按照祖制,他才是正统啊!”
玄奘听到这些议论,心中微微叹息。
他从不站队,但他心中却清楚,权力之争,终究会让大唐再次陷入动荡。
这时,寺院角落中,一群小僧正在悄声议论。
“师兄,你说太子和秦王谁会赢?”
一名年长些的僧人摇头:
“太子是嫡长子,按道理来说,他会继承皇位。”
另一名年幼的小僧却不同意:
“可是,秦王斩杀了暴君!百姓都说他是真龙天子,连士兵们都更敬佩他。若真让太子继位,只怕大唐难以安宁。”
“可太子背后也有许多强者支持,比如金吒、木吒、魏征……”
“可秦王这边也有杨戬、哪吒、李元霸……”
众僧越说越激动,甚至争论起来。
玄奘静静地听着,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。
过了一会儿,他终于开口道:
“诸位师弟,你们可知佛法为何?”
众人一愣,齐齐望向玄奘。
玄奘合十道:
“佛法在于济世救人,不在于争辩胜负。”
“无论谁继位,百姓才是最重要的。若太子能带来安定,便是好皇帝;若秦王能带来安定,也一样。”
“可若他们争斗不休,令天下动荡,谁胜谁负,又有何意义?”
小僧们听后,低下头,不再言语。
玄奘起身,缓步走到殿外,看着长安城的方向,轻轻叹了口气。
“愿佛祖保佑,让这场权力之争,少些杀戮,多些智慧。”
可他心里却清楚,皇权之争,已不可避免……
与此同时,长安宫廷之内,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斗争,已然进入白热化。
六月十五日夜,东宫密室。
李建成与李元吉、魏征、金吒、木吒聚在一起,讨论下一步计划。
“父皇现在仍然犹豫不决,但我们必须尽快行动。” 李建成眼神阴沉。
李元吉点头道:“没错,如今朝堂之上,越来越多人开始倾向二哥。”
魏征皱眉道:“秦王之名早已深入人心,若他出手,我们很难应对。”
金吒冷笑道:“但我们也不是毫无胜算。只要父皇还在,太子的地位就无人能撼动。”
众人议论纷纷,密谋如何打压秦王。
而同一时间,秦王府,李世民也在与众将商议对策。
尉迟敬德沉声道:“殿下,太子不会坐以待毙,他一定会想办法削弱您的势力。”
李元霸冷哼道:“大哥若敢对二哥出手,我第一个不答应!”
李世民叹息一声,轻声道:“若父皇能看清局势,或许还不至于兄弟相残……”
可他知道,李建成绝不会善罢甘休,而他,亦不可能退让。
夜深了,净土寺一片寂静。
玄奘再次跪在佛前,闭上双眼,心中默默念道:
“愿天下安宁……”
“愿大唐繁盛……”
“愿兄弟和睦……”
可他知道,这场权力之争,才刚刚开始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