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丞赶忙跪地接旨,得知自己连升两级,获任知县,忙不迭磕头谢恩,双手高举接过圣旨,旋即领着传旨太监前往田家老宅宣读。
圣上听闻田志恒心系百姓与镇守边关将士的温饱,御笔亲题“积善之家”牌匾,封苏棠为上林乡君,赐予占地百亩的农庄,另赏五百两白银。
此后,田志恒经岳父郑秀才引荐,前往镇上书院担任教书夫子。
这一教便是五年,如今苏棠即将年满十四岁,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,其美貌在十里八乡的姑娘中较为出众。
这几年间,二哥田怀瑾成功考取秀才,今年打算与父亲一同参加乡试,力求一举通过。
这些年,家中门槛几乎被媒婆踏破,既有想将女儿嫁入田家的,也有想娶苏棠为媳的,皆被郑秀兰夫妇婉拒。
他们借口儿子尚需继续考取功名,应专注学业,女儿年纪尚小,想多留几年。
况且苏棠如今有乡君名号,普通农户与商户确实难以匹配。
田志恒相中了几位学生,其中张子凌尤为出众,他有意将女儿田娇娇许配给张子凌。
苏棠得知父亲未经自己同意便有此打算,心中略有不满。
于是,她决定去镇上悄悄打听张子凌的人品。
正巧苏棠带着丫鬟去镇上给父亲送饭,途中见墙边有几个乞讨的小乞丐,便给每人十个铜板,让他们私下打听张子凌的人品及家庭状况,并承诺事成后有一两银子的报酬。
小乞丐们接过铜板,迅速四散而去执行任务。
苏棠下了马车,丫鬟提着食盒紧随其后,一同走进书院。
在田志恒处,苏棠正巧遇见张子凌。
只见他身着洗得发白的藏蓝色衣袍,仪表堂堂,浑身透着浓重的书卷气,长相斯文俊秀,剑眉星目,颇具翩翩公子之姿。
田志恒为苏棠和张子凌简单作了介绍,二人相互行礼后,张子凌便告辞离去。
丫鬟将食盒置于八仙桌上,打开摆好饭菜,随后站在一旁侍候田志恒用餐。
待田志恒用完午饭,丫鬟收拾好食盒,苏棠便准备回马车,等候小乞丐们前来汇报打听的结果。
没过多久,小乞丐们陆续跑了回来。
苏棠由此得知张子凌的家境。
他由寡母抚养长大,家中还有兄长、姐姐与弟弟,另有一位寄居的表妹。
家中有六亩中等田,张寡妇平日靠接浆洗活计维持生计,闲暇时会上山捡柴挖野菜,以填饱儿女肚子,浆洗赚得的铜板都供张子凌读书。
张子凌也争气,今年已考过县试与府试,成为童生,若再通过院试,便能获取秀才功名。
他平日里还利用闲暇时间接些抄书的活儿,每月能为家里挣四百多个铜板。
去年秋收,家中卖掉一半粮食,为张子凌的大哥娶了媳妇,如今大嫂已有身孕。
苏棠依言给每个打听消息的小乞丐一两银子,并叮嘱他们继续留意张子凌及其表妹。
之后,苏棠蒙着面纱在镇上逛了一圈,前往锦绣坊卖掉手中绣品,便回了田家。
五年前,田家获圣上赏赐五百两银子与百亩庄子。
田志恒和郑秀兰从中拿出一百两银子,在村里重新购置土地,盖起一套颇为气派的三进小院。
他们还买了签有死契的奴婢,父子三人每人配备一个小厮,郑秀兰和苏棠也各有一个丫鬟,另有四个粗使婆子、一个会些拳脚功夫的看门老头以及一个赶车的马夫。
此外,家中添置了一辆马车和一辆驴车,因田地增多,又买了一公一母两头牛。
这些花费共计二百多两银子,五百两银子还剩一百六十两。
加之庄子上的下人安分守己,每年产出的粮食、蔬菜和水果能卖一百多两银子。
这五年间,田家积攒了四百多两银子。郑秀兰和田志恒又在镇上购置两个铺子,共花费一百八十两银子,其中一个不带后院的铺子五十两,一个带后院可住人且有仓库的铺子一百一十两,另给房牙子二十两好处费。
庄子登记在田志恒名下,两个店铺则写着两个哥哥的名字。
不过郑秀兰和田志恒表示,等苏棠出嫁时,会给她一百两银子作压箱底。
郑秀兰平日里会带苏棠去珍宝阁挑选首饰。
苏棠也不客气,在郑秀兰能承受的范围内,专挑带有珍珠、宝石的发簪,好看的金簪步摇也会选上一对。
郑秀兰每年都会花四十多两银子为苏棠购置首饰,还会买几块最便宜的丝绸给她做衣服。
这几年,苏棠在田志恒夫妻心中谈不上至关重要,但也绝非冷漠对待。
他们只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两个儿子身上。
苏棠便安安分分扮演乖女儿的角色,不再从空间拿出东西,也未告知郑秀兰一些能靠美食赚钱的食谱。
苏棠觉得当下的生活挺好,衣食无忧,她可以选择“躺平”。
平时绣些绣品拿去卖钱,拿出一小部分当着丫鬟的面花光,反正卖绣品时丫鬟都在
外面等候,并不知晓绣品究竟卖了多少钱。
剩下的银子,苏棠都换成金子,存放在随身空间里。
如今,苏棠的木系异能已升至六级。
在村里时,她会上山寻觅值钱的草药,运用异能促使草药快速生长,而后挖出卖给镇上的药铺换钱。
晚餐时,田志恒与苏棠提及张子凌,夸赞他颇具前途,文章写得不错,有意将其介绍给苏棠做相公。
他表示若苏棠不愿意,也不为难她,若当不成女婿,当个侄女婿也不错,可介绍给田枝枝。
苏棠未作表态,只说让她考虑一下,过几天给田志恒答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