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州城的雨季总是来得突然。这日清晨,施世纶刚用过早膳,便听见府衙外鼓声如雷。他放下茶盏,眉头微蹙:\"赵捕头,去看看是何人击鼓。\"
赵铁鹰领命而去,不多时带回一个浑身湿透的中年男子。那人一进门便跪倒在地,声音颤抖:\"大人,小人是扬州盐课司的书吏周安,有要事禀报!\"
施世纶示意他起身:\"何事如此惊慌?\"
周安从怀中掏出一本染血的账册,双手奉上:\"大人,这是扬州盐税近三年的总账。昨夜司库刘大人...刘大人他...\"话未说完,竟哽咽不能言。
施世纶接过账册,只见封面斑驳血迹已呈暗红色。他翻开第一页,内里也有大片血迹,许多数字已不可辨认。
\"刘大人怎么了?\"施世纶沉声问道。
\"死了...\"周安终于崩溃大哭,\"昨夜小人去送账本,发现刘大人倒在血泊中,这账本...这账本就压在他身下...\"
施世纶面色一凛,立即吩咐:\"赵捕头,速带人去盐课司勘查现场。黄师爷,你随我研究这账本。\"
黄敬岩是个五十余岁的瘦削老者,闻言立即凑上前来。二人仔细翻看账本,发现血迹主要集中在中间几页,恰好是最关键的盐税收支部分。
\"大人,这血迹...似乎是故意泼洒的。\"黄敬岩指着几处痕迹道,\"您看,数字关键处都被覆盖了。\"
施世纶点头:\"确有可疑。周安,这账本除了刘大人,还有谁经手过?\"
周安擦了擦眼泪:\"回大人,账本是刘大人亲自保管的。但每月底,盐商们都会来对账,那时...\"
\"盐商?\"施世纶眼中精光一闪,\"都有哪些盐商?\"
\"主要是陈家、李家和马家...\"周安忽然压低声音,\"不过最近半年,京城来的王掌柜也常出入盐课司。\"
施世纶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上的短须,突然问道:\"黄师爷,你可记得前朝刑部曾用醋蒸法复原被污文书?\"
黄敬岩眼睛一亮:\"大人是说,用醋气熏蒸可使血迹变淡?\"
\"正是。\"施世纶起身吩咐,\"备白醋、蒸笼,再取些干净宣纸来。\"
一个时辰后,府衙后院支起了蒸笼。施世纶亲自将账本悬于醋水之上,小心控制着火候。随着醋气升腾,账页上的血迹果然渐渐变淡,隐约露出下面的字迹。
\"大人神技!\"黄敬岩惊叹道。
施世纶却眉头紧锁:\"不对...这些数字...\"他指着复原后的账页,\"你看,每笔亏空后面都跟着几行小字,像是...诗句?\"
黄敬岩凑近细看,果然发现每处记载亏空的地方后面都附有四句诗,字迹极小,若非醋蒸法复原,根本无从发现。
\"快抄录下来。\"施世纶吩咐道。
黄敬岩立即取来纸笔,仔细抄写。两个时辰后,他们共整理出十二首诗。施世纶发现每首诗的第二个字连起来,竟是一句话:
\"贪娘吞银入齐府\"
\"贪娘?\"施世纶疑惑地重复,\"这是什么意思?\"
黄敬岩摇头:\"下官也不解其意。不过'齐府'...莫非是指京城的齐王府?\"
施世纶面色凝重:\"若真牵涉王府,此案就复杂了。\"他转向周安,\"你可知刘大人最近可有什么异常?\"
周安思索片刻:\"刘大人上月曾收到一封京城来信,看后整日心神不宁。前日他突然说要查旧账,还命小人把近三年总账整理出来...\"
正说着,赵铁鹰匆匆赶回:\"大人,盐课司现场已勘查完毕。刘司库确系他杀,凶器是一把匕首,但已被带走。另外...\"他压低声音,\"在刘大人枕下发现这个。\"
赵铁鹰递上一张纸条,上面只有寥寥数字:\"账本有鬼,勿查\"。
施世纶眼中精光闪烁:\"看来刘大人是发现了什么,才招致杀身之祸。\"他转向黄敬岩,\"师爷,那些诗都抄好了吗?\"
黄敬岩呈上抄录的诗句。施世纶仔细研读,突然指着其中一首问道:\"这句'贪娘吞银如虎狼',原文真是'贪娘'?\"
黄敬岩对照账本:\"确是'贪娘'二字。\"
施世纶沉思良久,忽然拍案:\"不对!我们可能被误导了。黄师爷,烦请你再仔细看看账本原文。\"
黄敬岩再次查看,突然惊呼:\"大人明鉴!是下官抄错了!原文是'贪狼',不是'贪娘'!\"
施世纶眼中闪过一道锐光:\"贪狼...北斗七星之一,主贪婪掠夺。而齐王朱榑的府邸,正位于京城北斗七星中贪狼星所指方位!\"
黄敬岩恍然大悟:\"所以藏头诗实为'贪狼吞银入齐府'!这是有人故意留下的线索!\"
施世纶立即下令:\"赵捕头,速去查访那位京城来的王掌柜。黄师爷,我们重新整理诗句,看看还有什么线索。\"
三日后,赵铁鹰带回重要消息:王掌柜实为齐王府管家王珅的远亲,近日已离扬返京。而重新整理的诗句中,还暗含了具体时间与银两数目。
\"大人,这些数字与账本亏空完全吻合。\"黄敬岩兴奋道,\"每首诗都对应一笔贪污!\"
施世纶却无喜色:\"证据虽明,但涉及王府,必须慎之又慎。\"他思索片刻,\"赵捕头,你派人盯住扬州几家大盐商,特别是与王掌柜有往来的。\"
又过五日,陈家盐行的掌柜陈裕突然求见。一进门便跪地不起:\"大人救命!小人愿招供一切!\"
原来陈裕被王掌柜胁迫做假账,将部分盐税暗中转入齐王府。刘司库发现端倪后,王掌柜便杀人灭口,还故意用鸡血污染账本关键处。
\"那账本中的诗句是何人所写?\"施世纶追问。
陈裕颤声道:\"是刘大人...他发现账目有问题后,偷偷在每笔假账后留诗为记,说是以防不测...\"
案件至此水落石出。施世纶将证据整理成册,准备上奏朝廷。临行前夜,黄敬岩愧疚请罪:\"都怪下官粗心,险些误了大案。\"
施世纶扶起他:\"师爷不必自责。若非你这'贪娘'之误,我也不会细想'贪狼'之意,更不会联想到星象与王府方位的关系。有时错误反倒能引出真相。\"
一个月后,朝廷下旨查处齐王府涉案人员,扬州盐税亏空案终告了结。而施世纶\"醋蒸辨污、诗谜破案\"的事迹,也在民间广为流传。
结案那日,施世纶独自在书房摩挲着那本染血账册,轻叹道:\"刘大人以诗为记,以血为证,可谓忠烈。但愿此案之后,官场贪腐能少几分。\"
窗外,扬州城迎来了久违的晴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