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在议事厅力排众议,将屯田定为徐州基本国策,并授予我全权负责之后,整个徐州的行政机器,便开始围绕着这项核心任务,缓缓而坚定地运转起来。
虽然依旧面临着来自本土势力的潜在阻力和各种现实困难,但有了刘备的明确授权和糜竺的鼎力支持,我终于可以放开手脚,将之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计划,一步步地转化为具体的行动。
第一步,是建立一个专门负责屯田事务的、高效运转的管理机构。
刘备采纳了我的建议,在徐州州府层面,正式设立了“屯田都尉府”,并任命我兼任屯田都尉,直接向他本人负责。
这个新设立的机构,将独立于传统的郡县行政体系之外(至少在初期是如此,以减少地方干扰),拥有相对独立的人事、财政和管理权限(当然,是在刘备的总体掌控之下)。
第二步,是为屯田都尉府搭建基本的框架,并争取必要的授权。
我深知,仅凭我一人之力,无法管理如此庞大的屯田事务。我需要一批得力的助手和一套清晰的管理流程。
组建核心团队:
我从尚书台带来的经验和玄镜台的运作模式中汲取灵感。
首先,我将石秀调入屯田都尉府,担任我的副手(比如“屯田长史”),负责具体的事务协调、信息汇总和内部管理。他的细心、沉稳和忠诚,是我最需要的。
同时,我也向刘备举荐了几位我在巡查中发现的、或者通过玄镜台考察的、虽然出身不高但确实有才干、且对现状不满、愿意投身改革的低级官吏或落魄士人,充实到屯田都尉府的核心部门。
争取关键授权:
我再次面见刘备,就屯田都尉府的具体职权范围,与他进行了详细的沟通,并争取到了几项关键的授权:
土地清查与分配权: 屯田都尉府有权对州内所有无主荒地和权属不明的土地进行清查、丈量,并根据实际情况,统一规划分配给军屯或民屯使用。(这是最核心、也最容易引发冲突的权力,刘备的支持至关重要)
流民招募与安置权: 屯田都尉府负责发布招募告示,接收、登记、并统一安置参与屯田的流民。
物资调拨权(有限): 在糜竺承诺的财政支持之外,屯田都尉府也有权在一定额度内,调拨府库中的部分粮草、种子、农具等物资,用于支持屯田启动。(这个权力必须受到监督,以免引起财政部门的不满)
军队调用权(协调): 对于军屯所需的兵员调拨、以及保护民屯区域安全所需的少量卫戍部队,屯田都尉府有权向相关将领提出需求,并由刘备(或其指定的高级将领)进行协调。(直接指挥军队是不可能的,但协调权必须有)
制定规章与奖惩权: 屯田都尉府有权制定具体的屯田管理规章、生产指标、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,并上报刘备批准后执行。
刘备对我的这些要求,基本上都给予了肯定的答复。他或许也明白,要想让屯田真正见到成效,就必须给予负责此事的官员足够的权力和信任。
当然,他也强调了要“谨慎行事,与各方协调,及时汇报”。
第三步,是进行初步的区域规划和任务分解。
有了机构和授权,我便立刻开始着手进行更具体的规划:
划分重点屯区:
根据之前的调研结果和徐州地图,我初步划定了几个重点屯田区域:
军屯区: 主要选择在小沛(刘备驻军核心区)附近、以及靠近兖州边界的一些荒地。前者便于管理和就近供应,后者则兼具屯垦戍边的作用。
民屯区: 主要选择在下邳、东海郡等土地相对肥沃、水利条件较好、且无主荒地较多的区域。初期规模不宜过大,选择一到两个县作为试点,积累经验,再逐步推广。
任务分解与人员委派:
我将具体的任务分解下去,委派给屯田都尉府的下属官员负责:有人负责清查土地、绘制图册;有人负责招募流民、登记造册;有人负责筹集和分发物资;有人负责监督军屯的生产和纪律;有人负责指导民屯的技术和管理……力求做到权责分明,各司其职。
建立汇报与沟通机制:
我要求各负责人定期向我汇报工作进展、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。我也会定期向刘备和糜竺汇报整体情况,争取他们的持续支持。
屯田都尉府,这个承载着徐州未来希望的新生机构,就这样在我的主导下,初步搭建起了框架,并开始缓缓运转起来。
虽然我知道,前方的道路必然充满了挑战,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会接踵而至。但我心中充满了干劲和信心!
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和理念,付诸实践,去尝试改变一片土地、一群人的命运,这种成就感和使命感,是任何权力或财富都无法比拟的!
我站在别驾衙署(也是屯田都尉府的临时办公地)的窗前,望着外面那片等待着被唤醒的土地,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稻谷飘香、炊烟袅袅的景象。徐州的复兴之路,就从这里开始!